完富商就从袖中掏出一张百两的银票:“书啥时候印好?”
坐案先生答:“得等四个月。您要是加急,就另付百两。一个月就能雕版付梓。”
富商笑道:“我不急。没必要另付那么多银子。那四个月后我来取书。”
坐案先生送走了富商。问常风和杨一清:“二位先生也要出书嘛?”
常风给杨一清使了个眼色。
杨一清直接亮明了刑部郎中的腰牌:“刑部的。”
坐案先生大惊失色:“刑......刑部?”
刑部的办案手段虽不及锦衣卫狠辣,但对老百姓来,同样属于沾上必倒霉的存在。
杨一清道:“去,把你们东家叫出来!”
不多时,日新堂的东家刘锦文来到了常风和杨一清面前。
在遍地大人物的京城,刘锦文只是个不起眼的人物。
但这个人却在出版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在大明建立了商业化出版模式。
刘锦文始终是个见过世面的人。平时没少给京城的文官们出书,跟不少高官打过交道。
他朝着常风、杨一清一拱手,不卑不亢的:“二位大人找的有何贵干?”
常风直接把那本《王官传》放在了桌上:“此书是伱们书堂出的吧?”
刘锦文拿起来看了看:“是我们出的。”
常风问:“什么时候出的。为何书封上印着陕甘长安堂,而不是京城日新堂?”
刘锦文答:“是这样。一个月前,一个人找到了我们日新堂。要出两千两白银,加急印刷五千册《王官传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