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治帝道:“嗯,来听听。”
常风呈上了刚刚拟定好的巡查章程,又一番解释。
弘治帝万分满意:“很好!常风,朕跟你句君臣之间的体己话。户部的那群文官靠不住。”
“囤粮大政,是朕头回独立拟定的国策。锦衣卫是朕的耳目,得替朕好好查验国策是否落实。”
“成化朝时,曾有人‘好圣旨,好圣旨,出了顺像草纸;好政令,好政令,出了顺忘干净’。”
“朕想知道,本朝的地方官,是不是对朕阳奉阴违!”
弘治帝的,其实不是成化朝独有的现象。
古代交通不便,皇帝居于京城。圣旨出了京,地方上的府官、县官执行不执行,执行的如何,龙椅上的皇帝很难知晓。
正所谓高皇帝远。
对于老百姓来,他们一辈子能够接触到的最大的“官”,可能就是乡里的粮长。
一个县官在辖境之内,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。
圣旨通过一级级衙门传达到县官手中,县官执行不执行,怎么执行......通常看县官心情。
不定跟妾开枝散叶时,一时萎靡不振,心情一差,直接把圣旨当成一文不名的草纸。
所以,一部华夏古代史,就是皇帝与官僚,中Y与地方的博弈史。
常风拱手:“皇上放心。臣会严令袍泽们办好这件差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