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子开了两个小时左右,便进了一个村庄。
这个村庄已经没有人住了,房屋倒的倒塌的塌,几乎没有一间是好的。
江箬家在村子的东头,三间大瓦房加一个大大的院子,到现在还能看出轮廓,而季琳家的房子在南头,应该是土堆的,早已经成了一片废墟,杂草都有半人高。
而那所小学,在村子后面五百米处,很简陋,只有两排瓦房,上面依稀可以看到一些标语,却并不是学校用的标语,更像是村委会的宣传标语。
舒启明告诉我:“这所小学很多年前就不收学生了,闲置了几年,后来修缮了一下,村委会搬了进来,再后来,这边被统一规划,村民都迁了出去,以后这一大片地具体要干什么,还没定下来。
我和舒启明徒步走进去,绕着那一片找了好几圈,没有看到一个人影。
季琳根本不是带着江箬回来了她们最初认识的地方!
我们的推测错了。
每一次的搜索无果,都会加剧我和舒启明的心理压力,我俩蹲在草丛边,重新分析。
那时候已经是午后三点左右了,秋日里的太阳落得早,阳光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,再这样折腾下去,一旦天黑下来,那么,再想找到江箬怕是难上加难。
并且跟季琳这样一个偏执成性的人待在一起,江箬的危险性很大。
现在确定她们不在最初遇到的地方,那就是在对于季琳来说,算是人生重大转折点的地方。
季琳人生的几个重大转折点有几个:
一:她爷爷奶奶出事的地方,显然这个可以立刻排除了。
二:孤儿院,那里算是她的另外一个家,而那家孤儿院本来是在镇上,现在还在不在还很难说。
三:她曾经供职的大学,那里,让她的人生有了定位,却又在那里,她被迫与江箬分开,但按照我们之前的推测,这样的伤心地,似乎不符合季琳的选择标准。
“那么,我们现在就去孤儿院一趟?”舒启明决定道。
车子重新开了起来,到了镇上,我们四处打听,才知道孤儿院十多年前就不存在了,不过曾经的孤儿院院长,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善堂,我们倒是可以过去问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