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信,罗智和俞大猷三个人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。
“大人,我有了几种推演。我先说第一种。”
“好!”
“我们先来说说大明边境,倭寇已经被灭了,不会再有战事。北方的高丽已经被大人给打残了,估计十年之内,不敢再入侵,哪怕是北方没有多少兵力。
但是……
草原不同!
据卑职的了解,如今的北方草原已经统一,对大明形成了巨大的威胁。在这个时候,朝廷绝对不敢北军南调。即便是调,也只能征调一小部分。真正来南方征讨的唯有京营。
这第一种推衍就是,北方边关不敢大幅度调兵,最大程度只敢征调三分之一,再加上京营。
如此,兵力并不占优势。也就是相持尔。
如此,就要看谁来指挥了。”
说到这里,俞大猷目光紧紧地盯着罗信道:
“我的第一个推演的条件就是,朝廷发兵是由京营的一部分和北方边关的一部分组成,兵力的数量和部堂大人这边相当。而非常不巧的是,罗大人此时正在东南,如果部堂大人把罗大人说服,加入部堂大人这边,以罗大人军神的能力,带领着东南四十五万虎狼之师,我有九成把握能够占据南方,和朝廷隔江而至,有着六成把握,击败朝廷。”
罗信摇了摇头道:“我不可能被胡部堂说服。你这个推演不成立。”
“好,那我说第二个推演!”
很明显,俞大猷也知道罗信不可能跟着胡宗宪造反,而且胡宗宪还未必能够造反呢,这只是军事上的推演。他相信罗信,相信罗信只把他们今天的推演当成推演,绝对不会将今天的事情说出去,也绝对不会认为他俞大猷有造反之心,这就是罗信从踏入官场之后,苦心经营出来的形象。
不管是朋友也好,敌人也罢,对于罗信的人品都非常相信,只要罗信开口说出来的话,必定可信。
也正是罗信苦心经营的这种人设,一旦这种人设深入人心之后,让他的路好走了很多。如今,俞大猷便是如此信任罗信,所以放心大胆地继续说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