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年纪稍长,才放出宫去历练。
说是历练,其实就是贴金,毕竟在应天府的衙门里,有谁不知道朱桓是朱元璋的侄子。
当成老祖宗供着都嫌朱桓过得不顺心,谁还敢给朱桓找不痛快。
渐渐地,朱桓在外界接触了五花八门的人,自然有许多商人投到了朱桓的名下。
而朱桓的财富与日俱增,这些商人依附于朱桓之下,也不断依赖权势,打压异己,赚的盆满钵满。
最近更是有商人参加了李进的招商引资,在看到李进掌握有皇家商会的御批。
并且即将享有出海的权利时,这些商人顿时红了眼,回到京城,就直接找到朱桓,把此事告诉了朱桓。
想要让朱桓把出海的权利拿到手,到了那时,他们就成了可以出海做商贸的人,这其中的利润自不用说。
朱桓虽然贪财,但是却不傻,他知道自己的叔叔,对想要出海的人是多么痛恨。
所以他才要先把事情给闹大,到了那时,李进如果被抓起来,那他就能替代李进的职位,神不知鬼不觉的从上沪县出海。
如果李进不被抓,那就说明朱元璋对出海的态度十分模糊,到了那时才是他出面向朱元璋求取出海权的时候。
可是他没想到,朱元璋既没有抓李进,也没有要接触禁海令的意思,反而直接痛下杀手,将造谣的商人直接抓进诏狱。
日夜严刑拷打,这让他有些慌乱,毕竟如果这些商人撑不住,把他给供出来,那他就死定了。
虽然他深受朱元璋的喜爱,但是朱桓知道朱元璋的性格,一旦他要威胁道大明的江山,别说是他朱桓,哪怕是自己亲儿子,都得死。
朱文正就是最好的证明,曾经坚守洪武六十天,打败陈友谅的最大功臣,朱元璋最亲的侄子,现在呢?
已经消失不见,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,也没有敢问朱元璋,只知道从洪武元年,这位年少得志,意气风发的少年,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。
想到这,朱桓不禁打了个寒蝉,赶忙去找自己老爹商量对策。
他想让自己老爹去找朱元璋认罪,朱元璋再狠也不会杀他这个唯一的哥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