掺杂着一大半糠皮的碎米凉薯土豆,就是老两口全部的口粮,一丁点细粮都没有。
七月初的时候,徐祖爷才让尽欢给老两口寄过粮食,就是邮寄的速度慢,这一个多月也应该到了。
当时为了不打眼,100斤大米50斤面粉,尽欢还刻意分成三次寄过来的。
看这些口粮存储的小心谨慎的架势,老两口也不像是那种过日子没有计算的人。
既然不是这么快吃完的,那她寄来的粮食都去哪里了?
是被老两口拿去做了人情?还是粮食压根儿就没到老两口手里?
事关口粮的,都不是小事儿,尽欢也没有拐弯抹角,直接找田老问了。
田老,七月初的时候,我从川省给你们寄了150斤粮食,你们没收到吗?
田老微微叹了口气,收到了,村里的邮包都会统一送到村委会,村干部过一手,多少都会有损耗,加上我还要给两个在农场的儿子邮一些,剩下的就不多了。
统一由村干部收寄信件邮包,在这个年代的农村非常普遍,当然,顺便从邮包里揩点油的现象也很普遍。
庙小妖风大,水浅王八多,尽欢对这种基层的潜规则,也是无可奈何。
现在田家老两口的命脉都捏在人家手里,投鼠忌器,她不能也不敢正面去刚。
就是她有能力撂翻整个村委,又能怎么样?也不能保证下一任会比这一任更好。
田老出于一片拳拳爱子心,把口粮分给条件更艰苦的儿子,尽欢更是生不出一丁点儿的指摘。
田老,您看这样行不行,您把农场的地址给我,您补贴儿子的口粮,以后就由我这边来寄。
一来省得村干部一来一回占便宜,二来您跟老太太口粮上也能宽裕些!
这已经是现在尽欢能想到,最稳妥最实际的办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