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青,金莎,还有几个在滨海市分量相当重的人一同剪彩。
开业前十天,因为所有的酒吧都是半价,别的街道上酒吧生意虽然不如富阳广场这边,但也热闹纷纭。
做夜场,是否成功,开业因素占了一半,开业后的前一周生意好坏占了另外一半。
十几家酒吧,最初的半价期过后,全部盈利。
一家酒吧盈利,不足以说明什么。但如此多家的酒吧共同盈利,至少证明模式对了。
对金莎来说,只要经营模式没问题,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。
她野心完全不限于滨海市,她不打算在滨海之外的其它地方再弄娱乐城,却有兴趣经营这种投入小,时间短,盈利稳定的酒吧。
所以这边局势刚稳,她就让周青找人开始做下一步的投资计划,目标是宝安市跟京都市。
这两个城市一个紧邻滨海比较利于发展,另外一个城市则是所有野心家都会心生向往的地方。
京都,一国之都,商机无限。
也是这次的投资计划,让周青知道金莎早在几个月前就数次乘飞机去往京都,那边该拜访的人全给拜访了一遍。可以说真正在那边发展,不说顺风顺水,只要经营得当,阻力应该不大。
周青的思维在走,而金莎的思维是在跑。
当然,这些事情严格说起来跟周青关系不大,因为他在金莎集团一直还是老样子,混吃等死。身在其职,却三天两头的往道场跑。
与其说周青是经理,倒不如说是李妙妙在主持大局。
生活是种习惯,李妙妙现在是认命了。只不过是见到周青就想唠叨几句,唠叨之后也就该干嘛干嘛。
此时周青还在道场。
金莎所投的六千万,除了用作新道场的建设,另外一部分就是要给道场增加新的血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