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点嘛,自然就是各郡城的书馆。
郡城的书馆不比小乡镇,不仅书籍多,还有专门供学子们饮茶畅谈,吟诗作对的地方。
苏幕遮交了茶钱,顺利的混进去,顶住小二威慑的目光,啥茗茶点心也没点,坐在那听了一下午,还算满足。
本来都打算回去了,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学究突然出现,连连叹息摇头。
“你们这些年轻人啊,就知道临时抱佛脚!”他说的愤懑不已,“平时不好好念书,只知道死记硬背,没有自己的思想,到头来只能猜考官的喜好,真是一代不如一代,一代不如一代啊!”
对于这种说法,苏幕遮不以为然。
读书是为了什么,为官?为官以后更是要造福一方百姓,要把前人的智慧和现人的制度结合起来,化理论为实践,才不算是读死书。想了解时事的政策也不为过。
然而老学究的下一句话让他立马又心慌起来。
“提前透露给你们。”老学究又得意洋洋,“这次主审的崔考官最不喜的就是投机取巧,拍皇上马屁的考生,劝你们趁早收了这走捷径心思,自己多用点功夫!”
这话说出来,其他学子有担忧的,也有嗤之以鼻的。
“哼,您了解的这么多,连考官的喜好都打听到了,怎么这么多年都没考上举人?”有人道。
“老人家心善,这么机密的事情都拿出来给咱们分享呢,还不快快拿笔墨记好?”也有人这么说。
老学究也不在意年轻人阴阳怪气,仰天大笑:“老朽这些年就是不愿走那投机取巧之道,才一直没有中举,苦等数年终于等到位偏爱考生自己想法的考官了,快哉快哉!”
就这样,书馆里争辩不休,越来越吵闹。
苏幕遮就有点迷惘了。
以他两辈子的经验和见识来看的话,主考官的喜好确实能决定绝大部分考生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