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罗文亲眼目睹了唐三生将自己老师弃如敝履的模样,便早想过要给他一个教训。
但身体上的教训并不足以平愤,罗文想要给唐三生的教训是更深刻、更难忘的教训。
不过那要等他将才气研究清楚之后!
却不曾想,甄衡比他更先一步发了难!
何为师?
师者传道、授业、解惑。
若老师能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,做得以上三点,那便真的当得起“师父”二字,是可尊、可敬、可爱之人。
但唐三生却将教导自己成才的老师弃之如敝履,那就是不尊、不敬、不爱。
而这,就是甄衡发难的点!
而唐三生那种将抄袭、模仿、借鉴当作捷径的学习态度,却也是罗文所不喜的。
既然看不顺眼,就将它扭正!
但暂时不急,饭要一口口吃,路要一步步走,且看那甄衡要如此处理此事。
罗文决定暂时旁观。
或许是因为甄衡提出的问题颇有些敏感,所以发言者众多,旁观者更多,但绝大多数的人都对自己的老师表达了尊敬之意,少有特立独行者,也只是因为其师不正而略有微言。
当然,这其中有多少是虚伪的假话,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。
反正那唐三生说的,一定是假话!
待这话题炒热之后,甄衡便又提出问题:“我今日在学子鉴外,见一学子于圈外奚落自家老师,毫无尊师重道可言,便心有所惑,为何那种人也能当这学子?”
这时候,那唐三生若再想不到甄衡在说自己,那就真的白读这十年书了!
而在新的问题之下,已经“唰唰唰”地出现了许多回答。
读书之人总有为师之时,因而对尊师重道非常看中,出现在问题下的,几乎都是谴责之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