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很有灵感,宝玉感觉自己这篇文章,比平日里所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。若按林如海平日里所说的标准,不说高中不在话下,即便拿下前三名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宝玉吃了点东西,又打了个盹,方重新修改润色了一翻,再用标准的馆阁体仔细誉写了一遍,检查无错漏之处,这才作罢。
因林如海平日里便墩墩告诫过,提前交卷的考生,往往会被认为态度不端,难以得到好名次。故此宝玉只好打消了提前交卷的念头,老老实实的在那个小小的格子里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,这才交卷出场。
题目发下来后,宝玉没有急着动笔,而是先仔细琢磨一翻。宝玉细细揣摩了几遍题目,却是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,此次所出考题虽表面看来与林如海所压题目完全不一样,但题目内涵却是相差无几。
如此一来宝玉便更是心中有数,先用了大约半个时辰理清思路,这才开始动笔。因平日里准备充分,轻车熟路,宝玉做起文章来自是思如泉涌,文笔如飞,只用了大半日便一挥而就。
不得不说,这考场里环境之艰苦,还真不是人呆的地方。考生三天三夜被圈在一个三尺见方的格子里,连睡觉也只能趴在桌子上打个盹,手脚都伸不直,出恭也很不方便,故为了减少出恭次数,只得尽量不喝水。手机端一秒記住『→m.』為您提供精彩\小說閱讀。
晚上蛇虫鼠蚁叮咬更是家常便饭,据说曾有出现过有举子在考场里被毒蛇咬死的例子。更何况这样的考试还要连续经历三场,共计九天九夜。
不到一盏茶功夫,宝玉经检查搜身,验明身份,领了牌子,顺利入场。宝玉步入考场,举目四望,不由叹为观止,只见考场占地极广,一排排三尺见方的小格子,一眼望不到头,据说京城贡院一次最多能够容纳近两万名举子参加考试。
宝玉忙取出牌子,找到自己的格子,对号入座。进入格子房,发现里面的陈设却是甚为简陋,只有高低两块横板,低的一块是用来当凳子坐的,高的那块则是用来当书桌用的。
宝玉忙将笔墨纸砚摆放妥当,只等时辰一到,发放题目,开始答题。
所谓春闱即会试,由礼部主持,因而又称礼闱,考试的地点在神京礼部贡院。由于会试是在乡试的次年,故会试又称“春试”、“春闱”、“春榜”、“杏榜”等。会试的时间本为二月举行,后永乐四年又改为三月。
会试共分三场,分别考四书五经、策论、诗词,时间为三月初九、十二日、十五日三天。
因林如海被钦点为本次春闱主考官,为了避嫌,提前三日便住进了贡院,自我封闭起来。不过林如海倒是在此之前曾替宝玉压过题。
以林如海对内阁首辅胡光的了解,揣摩圣上旨意,结合自己科考的经验,便给宝玉压了几道题目,命宝玉反复练习。
凤姐自是忙碌着打点好衣食住行等诸般事宜,时时请示汇报,唯恐落下一点不是。
为了让宝玉穿得舒适体面些,黛玉还特意跟紫鹃等丫鬟一起亲手赶制了两套标准科考服饰——时新的圆领襕衫服,以略表心意。
且说随着春闱的临近,荣国府上下皆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。只因贾母发话了,此次宝玉参加春闱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得出丝毫差错,若是发现有胆敢怠慢者,无论是谁,定当严惩不殆。
宝玉作完交给林如海阅评,林如海又指出了几处不足之处,如此反复修改,直到林如海完全满意为止。如此以来,宝玉便更加胸有成竹。
三月初九,这日宝玉早早便起床,穿上黛玉亲手缝制的圆领襕衫,简单吃了些早点,便去贾母房里辞行。贾母、王夫人及一众姐妹早已穿戴齐整的在贾母房里站了满满一屋人。
宝玉在名烟的搀扶下,下了马车,接过麝月送上的文房四宝以及衣物吃食等必备之物,前往贡院入口处排队等候入场。